■吴从惠
一入夏,圩场街道两边多是卖桃的。有的用篮,有的用箩,有的用筐,有的干脆就倒在地上的帆布上,堆成山。桃,个个大,圆嘟嘟,胖滚滚,鲜艳着呢,好像捏一把就能捏出蜜汁来。有的桃还带着把,连着叶,刚从树上摘下来。买客也多,农用车、卡车停满公路两边。还有专门负责代收代售的中间商,一条龙服务。遇到逢圩日,就更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不管是操本地口音还是外乡人,童叟无欺,凭实力说话,不怕你不识货。
现在出的多是红心桃。不仅外观漂亮,咬一口,里面的肉也全红,似乎要滴出红汁。口味更是没得说,甜,嘎嘣脆,我想王母娘娘的寿桃也不过如此。
前两天天气好,我的同学,也是原水果场的场长黄永祥,带我到竹下村龙王冲后山去走了一趟。满树的桃子红艳艳,亮闪闪,把树都要折断了,靠树枝支撑。到这里,你可以随便吃,放开肚皮吃,风景大好,真是喜人。
桃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果实略呈球形,表皮有短绒毛,味甜,有核,核仁可入药。
早先,我们这里只产毛桃。个小肉薄,熟了后外皮也还裹着一层厚厚的绒毛,有的还肉沾核,不洗净或削皮的话,吃进肚子里刺胃,越吃越饿。有桃慌李饱的说法。那会儿没啥水果,毛桃也稀罕呢。现在毛桃基本只是做砧木,用来嫁接别的桃,如水蜜桃、油桃、红心桃、鹰嘴桃、黄桃、蟠桃等。
桃树极易成活,三年即可挂果,桃花又美,深受人们喜欢。刘禹锡的两首桃花诗美,“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蒋大为一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红了全中国,桃花文脉可谓滔滔不绝。
我与桃是有缘的。
上小学时,看到路边有棵小桃树苗,还顶着两片真叶,觉得可爱,扯张作业纸,马上连泥包好装进书包。放学后又细心地种到母亲的菜地边。树长大开花结果,脆甜的桃子给了我美美的回报,这是我爱种树的启蒙。
我培育过两个果园,主要品种也是桃树。要说缺点,就是树龄短了点,十来年就结桃胶,一结桃胶,桃树生命就完结了。
家乡很早就有种桃李的历史,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乡,主打产品有红心桃、杨梅、奈李、翠冠梨等。水果,成了带动老乡脱贫致富的甜蜜事业。最近,我在乡间走访,见了很多大户。老乡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家乡果业开发的潜力无穷。除了摘果,春天,还可以赏花。春天桃红李白,夏天硕果累累,都是很美的景致。
我想退休后就回老家去包一片荒山,全部种上桃,做一个桃树下的新陶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