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德明和他的儿子闫向军、闫向辉耗时两年三个月制作而成的《金母元君朝元堆锦图》。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长治4月29日电 题:山西父子三人传承“中国立体国画”长治堆锦
作者 李庭耀
29日,在山西长治堆锦展览馆内,已经75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治堆锦的省级传承人闫德明正在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们介绍馆内的堆锦作品。作为该技艺的传承人,闫德明与儿子闫向军、闫向辉三人在堆锦的制作、创新与传承上一直坚持着。
长治堆锦过去叫长治堆花,是山西民间画类工艺品,被称为“中国立体国画”。堆锦以丝绸为主要面料,棉花为骨架,经过十几道工艺纯手工加工而成。从现存资料看,堆锦至少在清末民初已名闻遐迩了。
《金母元君朝元堆锦图》细节。受访者供图
长治与堆锦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明代,长治地区生产潞绸,与江浙、四川、闽粤并称全国四大丝绸织造中心。潞绸织工精细,是皇室贡品中绸之精品,也是长治堆锦的制作材料。明清两代,晋商鼎盛,长治堆锦在当时属奢侈品,是晋商以及官僚相互馈赠的珍贵礼品。
闫德明从事堆锦创作50多年,对长治堆锦有着特殊的感情。2001年,他创建了长治堆锦研究所和展览馆,在原生态保护长治堆锦传统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的同时,对数量有限的长治历代堆锦作品实物、图片、画稿、文稿、工具、艺人事迹等方面资料进行了收集、保护、研究和展示,对长治堆锦进行了有效保护。
说起堆锦的制作工序,闫德明告诉记者,一幅堆锦作品往往需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制作堆锦首先要设计底稿,底稿必须非常工整,绘制底稿就考验了设计者的绘画功底。”
“设计好底稿后就是制作,根据堆锦的工艺特征,把底稿子分解成若干块,用丝绸包起来,其中有一些要压在下面的部分叫‘飞边